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麓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构想。
——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强边防、海防建设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有学者提到:二战后,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苏联意识到要善待在亚洲、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显著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时在捍卫威尔逊民族自决观点中,美国人感到需要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的全球扩散。这反映了
A.二战期间美苏同盟关系
B.“冷战”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
马克思说:“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权力保持在人民的手中,即用领导者的政权机构取代了先前统治国家的政权。”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的
A. 暴力革命斗争方式
B. 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C. 普选建立政权方式
D. 新型政府运行机制
根据《中国近现代名人图鉴》收录的33个革命党人的照片统计,穿西服者有16人,穿中山装(包括企领文装)者6人,穿军装者2人,穿和服者2人,穿长袍马褂者7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传统服饰文化逐渐在消亡
B. 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C. 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
D. 服饰文化正走向中西合璧
严安林在《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一文中指出:“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②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
③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一国两制”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A. 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 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 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