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写作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A.认为郡县制比“封建”制进步 B.指责唐玄宗实行暴政
C.揭露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D.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在谈及唐代的选官制度时,学者钱穆指出:“当知在门第教育下,附加以一种考试,故见考试之利。现在门第衰落,更无教育培养,仅凭考试选拔,则何从得真才?”这主要表明作者
A.认为科举制度不合时宜 B.认为科举制度需要其他制度配合
C.高度肯定九品中正制 D.认为科举制度只适用于世家子弟
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
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D.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A.“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陆续加入他们之前一直在批评的国民政府;而梁漱溟认为当时共产党“博得国内大多数的同情拥护和期待”,主要是因为共产党“放弃对内斗争,倡导团结抗战”。材料说明:
A.蒋、胡等人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
B.梁漱溟主张共产党服从国民政府
C.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D.国共对立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