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世纪末期,晚晴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反对与日本议和,曰:“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
A.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
B.奋发图强的思潮已经开始兴起
C.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
D.“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清朝在全国统治的继续和其间的变嬗都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摆脱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历史循环的结局,并不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以下结论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是
A.《资政新篇》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理想化
C.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中央集权被削弱
D.太平天国运动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运动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
A. 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C.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 “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
C.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19世纪末,中国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这种“冲突”
A. 表明洋务运动成果显著
B. 体现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C. 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
D. 是列强首次联合侵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