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司马光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赵籍、韩虔...

司马光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赵籍、韩虔为诸侯。”为开篇,并插入“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这表明

A.史书记录的客观性 B.史书价值寓于于体例要求

C.体现了维护传统秩序的政治立场 D.反映了摒弃个人好恶的治史态度

 

C 【解析】 根据材料“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可知,司马光认为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礼是纲常伦理,分是君臣之分,说明司马光认为当时应当维护周朝的等级秩序,体现出司马光的政治立场是要维护传统的政治秩序,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司马光维护传统秩序的政治立场,没有强调史书记录是否客观性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司马光维护传统秩序的政治立场,没有强调史书价值问题,无法得出史书价值寓于于体例要求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反映了司马光治史时的好恶,而不是摒弃个人好恶,故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种权,而佃农有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

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

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复杂 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查看答案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少教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人口减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分别是《商朝形势图》、《西周初期形势图》、《秦朝疆域图》,这反映了

A.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转型

B.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C.华夏为主体的汉民族形成

D.集体耕作向个体农耕转型

 

查看答案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看问题立场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战争的后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研究述评》

材料二  甲午一役的失利井非洋务远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材料三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侨头堡,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同时镇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学农民运动,强迫进行甲午改革,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以甲午战争为契机,长期延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韩国国定教科书

材料四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1)据材抖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2)据材料三说明韩国史学界普遍关注甲午战争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韩、日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谈甲午战争给当下中国的启示。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列强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至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及其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指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侵华的根本原因何在?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材料二、三反映了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3)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