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这场运动的主力发生了变化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材料“1919年5月”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五四运动主力变化,故C项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

A.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B.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C.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    D.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

 

查看答案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钱穆说:“在春秋时代,……知识分子无不是流动的……但他们却忘不了封建制度所从开始的天下,只有一个共主,一个最高中心的历史观念。”这种观念

A.反映了知识分子仍旧留恋西周的分封制

B.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

C.不利于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形成的根源

 

查看答案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 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 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 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李贽)被捕后接受讯问,他回答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评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李贽悲观的社会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