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从市场交换出发,论证了“商业社会”的道德基础,确立起了以“自利”为中心的现代道德观。这一思想运动
A.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B.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建立
C.构建起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D.开启了西方国家的全球扩张
168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报道中说:“各种印花布已成为最高贵女士的商品,那些过去满足于坚硬厚重而又单调的毛织物的妇人们,如今一个个都化身为用色彩斑斓的印度棉织物装扮自己的优雅淑女。”这说明,当时英国
A.妇女引领社会风尚 B.传统产业受到冲击
C.工业革命蓬勃开展 D.三角贸易十分兴盛
公元前510年,被流放的贵族引斯巴达军队干涉雅典,赶走了僭主,建立寡头政治;当贵族派在解散议事会时遭到抵制,雅典平民发动暴动驱逐斯巴达人,迎请提出“权利平等”的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主政治逐渐成熟 D.权力逐渐走向集中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作为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的上海在调整后同年招生及人数分配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此次院系调整的出发点是
专科 | 工科 | 理科 | 医药 | 师范 | 财经 | 外语 | 文科 | 文艺体育 |
人数 | 4014 | 361 | 883 | 585 | 160 | 689(俄语660,英语29) | 140 | 139 |
A.建立均衡全面的学科体系 B.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C.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D.缩小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20世纪30年,共产党人多自称为布尔什维克,建立的政权叫苏维埃政权,新建的学校叫列宁师范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尚未建立独立的革命话语体系
C.受到共产国际的直接领导 D.革命方针存在明显的冒进倾向
针对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陈独秀评论道:“什么爱国、共和、解放、强国、改造、自由、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这反映出当时
A.实业救国思潮在上海广泛传播 B.上海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C.工商业者已具有商业广告意识 D.商家利用新名词宣传西方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