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萨(1632—1677年)说道:一个人只要受制于外在的影响,他就是处于奴役的状态,而只要和上帝达成一致,人们就不再受于这种影响,而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因此摆脱恐惧。这一言论
A.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B. 萌发了人类的自主意识
C. 抨击了天主教会的思想
D. 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想
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
A.加强专制王权
B.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
C.打击教会神权
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西方学者发现,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历史概念的多样性
B.历史进程的跨越性
C.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D.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北宋大儒张载说:“朝廷以道学、政术为二事,此正自古可忧者”,他认为“政术”应当吻合或遵从“道学”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得到当时许多士大夫的认同。这一思想
A. 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
B. 有利于对皇权的制约
C. 推动法家和儒家思想合流
D. 是理学形成的标志
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序号 | 原因分析 |
一 | 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 |
二 | 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 |
三 | 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 |
A.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
B. 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
C. 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
D. 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荀子·君道》记载: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表明荀子
A.倡导礼法并施 B.强调君主专制
C.主张重视人治 D.具有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