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罗斯福意在
A. 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
B. 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
C. 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
D. 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一部分关于失业保险。关于保险金的来源,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工业复兴法
B.实施养老金制度
C.农业调整法
D.禁止黄金的外流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A. 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B. 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 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
D. 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美国《商业周刊》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做过专项调查,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在整个三十年代美国向外移民的人数远超流入美国的移民数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内战导致严重社会动荡
B. 经济衰退人们信心动摇
C. 政府限制外来移民迁入
D. 世界市场已经正式形成
1929—1930年,美国烟煤行业工人周工资比1929年前下降了12.3%,1930~1931年,又下降了1%,这种变化反映了
A.门户开放政策失败
B.胡佛总统成功解决危机
C.公共工程大量兴办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灵
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 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 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 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