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
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对民国前后的历次革命进行追述。他说,一次革命,起于______,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三次革命在云南,因袁世凯推翻共和,僭称洪宪皇帝。材料中的“______”处应该填入的城市是
A. 上海
B. 长沙
C. 武昌
D. 北京
朱元璋在《谕中原檄》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到了近代,“恢复中华”的口号再次被人提出,他是
A. 林则徐
B. 洪仁玕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司马迁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意,成就了《史记》这史学丰碑,引得后世史家争相仿效。这说明
A.史家阅历决定其史识之境界
B.史著的写作方法决定其影响
C.儒家观念影响着史著的写作
D.史著贯穿着史家对规律的把握
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
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B.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C.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D.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西周分封制形成等级森严的礼序书面,决定了人们之间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但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促进孔子“克己复礼”、老子“小国寡民”。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后
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D.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