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主张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C.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D.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在断代史研究中,史学家吕思勉曾设“外戚功臣相诛”“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三节来论述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其研究的时期最有可能是
A.西汉 B.春秋战国 C.西周 D.东汉
汉武帝长期劳师疲民,在其晚年下轮台罪己诏以表示与民休息的悔过之意。汉昭、宣二帝时期,凡遇灾荒、地震,皆免除当年的租赋、徭役。东汉的明帝、安帝也曾因为日食和饥荒而对全国发布罪己诏。这表明
A.汉代统治者能够自我反省 B.道家学说深受汉统治者重视
C.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动摇 D.主流学说影响统治者的决策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反映了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B.“君权神授”的主张
C.“天人感应”学说 D.“三纲五常”的学说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六朝时期,用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吏,标准是门第而非学识。隋朝初年,废除了地方长官辟举本地士人担任官吏的陋习,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进行考核;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连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与此同时,隋朝设立秀才科、明经科,参加考试的有太学(国子学)州县学的生徒,也有各州按规定举荐的贡士。考试统一的课程,一律按照才学标准录取;录取和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隋炀帝增设了进士科,只考试策论。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选官制度改革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