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初,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6,而欧洲是1:12。据此,欧洲各国将套取黄金作为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经济策略,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明确规定贸易的一定比例是用白银购买中国黄金,这种经济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推动白银广泛流通
C.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D.使商帮形成并发展
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宋代经济现象的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史实是,宋代
记载 | 出处 |
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在湖南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太平(半)在外。 | 《宋会要辑稿·食货》 |
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织的罗成还不著,卖钱买的素丝归。 | 徐积《织女》诗 |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时,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有陕民值凶荒,母妻之别地受佣,民居家耕种自给。 | 元好问《夷坚志》 |
A.农民从商成为主流趋势 B.商品经济已渗透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
C.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现象 D.经济重心与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A.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
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
D.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冲地带,它们不仅承担控制四方、拱卫王室的任务,而且在空间上对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这表明,西周
A.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 B.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C.极力控制诸侯争霸局面 D.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
材料三 启蒙精神需要的并不是此岸的超越性,而是要求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与自然欲望。……出于自然需要的正当立场,启蒙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在世俗生活的实际效果,是人们用理性为自己谋求利益,而肆无忌惮的欲望需求总能找到合乎人性的借口。于是,启蒙教化的结果一方面让理性变得功利化,理性被更多地用于算计利益得失;另一方面由于瓦解了宗教、习俗这些社会权威,个人的独立地位被神圣化了,尤其是所谓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将个人的私欲私利正当化了。因此,人性中欲望的部分被视为真实,尚德的部分则被视作虚伪。
——摘编自《冷清地纪念狄德罗冷静地反思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文白之争”渗透着新旧文化的冲突,反思文言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
——陈独秀《答胡适之》(《新青年》,1917.5)
材料二 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论古文之不宜废》(《大公报》,1917.2)
材料三文言是要学的,但“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价值主要在于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辉煌文明有所领略,主要让学生对精选的古代文学精华有所领略,以此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开一个窗口,使他们知道中国有这样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摘编自刘梅珍《学文言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材料一中,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的论调与这两面大旗有何冲突?材料二中林纾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理由是什么?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中的“文白之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