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期间,吴文藻广泛接触了罗素、杜威、梁启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期间,吴文藻广泛接触了罗素、杜威、梁启超、孙中山和胡适等人的思想。他于1923年赴美留学,1933年回国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在抗战期间南下抗日,兼任蒙藏委员会顾问。其时他对中国民族学和社会学全盘西化的状况感到不满,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对象,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他曾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学者来华讲学,提出了“社区研究”的路径和框架,主张“用同一区位的或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头进行各种地域不同的社会研究”,组织多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对费孝通、林耀华、李安宅、瞿同祖等后辈影响极大。

——摘編自林耀华《吴文藻传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文藻学术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文藻的历史贡献。

 

(1)特点:将西方学术中国化、民族化;重视实地考察和社区研究。 (2)历史贡献:引入西学,培养大批社会学科研学术人才;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学科研体系;其研究有利于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为抗日战争提供支持,有助于民族复兴事业。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其时他对中国民族学和社会学全盘西化的状况感到不满,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可知,吴文藻将西方学术中国化、民族化;根据材料“他曾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学者来华讲学,提出了‘社区研究’的路径和框架”和“组织多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知,吴文藻重视实地考察和社区研究。 (2)历史贡献:根据材料“他于1923年赴美留学,1933年回国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结合所学可知,吴文藻引入西学,培养大批社会学科研学术人才;根据材料“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可知,吴文藻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学科研体系;根据材料“1933年回国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在抗战期间南下抗日,兼任蒙藏委员会顾问”和“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对象,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可知,其研究有利于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为抗日战争提供支持,有助于民族复兴事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世纪,随着人口压力减弱,中世纪的经济动力消失了,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的传统主又文化泛滋起来。一方面,“黑死病”带来的对无亡的恐惧助长了速信和宗教情绪,频繁的宗教节日和庆典活动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农民和雇佣劳动者时常大吃大喝,酗酒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天主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主张重振社会风习,宗教改革家提出“因信称义”,反对一切与内心信仰无关的宗教仪式和迷信活动;英国清教进而认为上帝的荣耀、公共福利和个人美德密不可分。16—17世纪,“移风易俗”运动在英国兴起。这动初期,主要是都铎致府致力于减少宗教庆典活动;1570年以后,在小康阶层的支持推动下,运动更为直接地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禁止赌博、反时酗酒、惩治懒汉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摘编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木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知识分类体系的转变对比表

 

 

时期

代表性目录

分类体系

清朝前期

《四库全书总目》

经、史、子、集

清末

《西学书目表》

西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西政(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杂类(游记、报章、格致总、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

民国时期

《生活全国总书目》

总类,哲学,社会科学,宗教,自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艺,语文学,史地,技术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1999年)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综合性图书

 

 

——据王余光《中国文献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知识分类体系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

 

 

查看答案

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授权该公司可提供600亿美元贷款,并为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的企业提供保险,包括增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投资。美国的这一做法

A. 表明其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

B. 是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

C. 反映出中美激烈地争夺第三世界

D. 是经济多极化日益明显的反映

 

查看答案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A. 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B. 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C. 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