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惊人的,但它与变革性却并不对立。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历史中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本土文化源于远古时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又不是毫无关联的,它对许多外来文化又有着很强的吸纳和融会贯通性。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示例一: 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思想,并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理念,孟子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则进充实为仁义礼智信五常理论;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发展创新。 示例二: 观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立性和融通性结合的特征。 阐述: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如独特的汉字与语音体系,独一无二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等。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又具有很强的融通性,如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实现中国化,明末传教士来华带来天文、历算等方面的知识。传统文化通过触合外来文化,促进了自身发展。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植根于本土文化主体性基础上不断融合创新的产物。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首先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如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立性和融通性结合的特征”等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提炼出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说明,最后进行总结提升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时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发生重大变迁。在唐宋变革的大背景下,统治阶级发生了局部更新。安史之乱后,新军事权贵崛起。他们的崛起对唐后期和五代乃至北宋的统治集团上层成分的改变都有重要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上,在诸如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娱乐业中,更多的是由农村来到城市的外来人口从事这些工作。唐后期在招募禁军时,这些外来人口也占很大比例。伴随国家严格限制迁徙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弛,更多的外地人和农村劳动力涌入长安、洛阳这样的大都市。唐代后期,财富占有量成为划分人群的标准,城市中聚集着大量“富民”,他们与城市发展双向互动。而另一方面,大量社会弱势群体聚集在城市,如北宋都城开封府,形成万人左右的“丐帮”,居住在城南的大沟里。这种情况也给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

——摘编自宁欣《论题:对唐宋城市社会阶层变迁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城市社会阶层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城市社会阶层变迁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在射箭所用的器具方面,“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在距离方面,“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可谓处处体现出“明尊者所服远也,卑者所服近也”的原则。射者首先要正己,然后再考虑是否射中。参加射箭竞赛时,如果自己没有射中,也不会从对手身上找原因,更多的是反思自我。射礼竞赛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教化民众做好各自所处社会身份的角色,承担起不同的社会职能,否则就会扰乱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材料二  去希腊的竟赛设计以自由平等为原则。在同一条起跑钱上,在平行的赛道之间跑步,这种绝对的平等显而易见。即使如摔跤和拳击这类无法通过物理尺度进行度量的项目,为了绝对公平,古希腊人也设置了相同尺度的评判标准,如不能掰手指、不能用牙齿咬对手等。在古希腊赛会中,无论政治职位、社会身份,参赛者均要在同一条线上起跑,均要接受裁判员的判罚。在绝对平等规则的保障下,古希腊竞赛推崇通过个人能力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这种绝对的平等与古希腊的自由人制度相配合,成为整个社会所推崇的秩序理念。

——均摘编自张波、姚颂平《中西体育赛会的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和古希腊两种体育赛会的不同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赛会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

 

历史

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铜)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

法律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适合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合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

语言学

《十二(铜)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所习用的拉丁文,其体裁大不相同。

 

 

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

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C.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D.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

 

查看答案

铸币的设计和图案通常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面貌。下图是一枚公元前137年的罗马铸币,其图案描绘的是一位市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图案内容反映了当时罗马

 

A.法律不断发展完善

B.公民行使政治权利

C.自由民都享有投票权

D.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查看答案

罗马共和国在执政官外,还设置两名裁判官。两名裁判官执掌民事司法,一名负责审理当事人均为罗马市民的案件,被称为城市裁判官;一名负责审理至少一名当事人是异邦人的案件,被称为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的设置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B.有利于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C.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和发展

D.确保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