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

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

 

B 【解析】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重视道德修养,致力于在人伦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和人格完善,说明先秦儒家学派注重主体自觉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仁礼思想,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实现自身修养的提高,排除;“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王者(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有庶子代之)亦如此。

——《礼记·丧服小记》

材料二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演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间消失了,但是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横》

材料三  氏族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亲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

——《国史十六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西周国家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该国贵族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查看答案

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死在必须,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材料三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决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随意推者也。不待始皇并天下,而文物之道尽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西周制度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

A.劳动力问题 B.市场问题 C.资金问题 D.原料问题

 

查看答案

14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摆脱宗教束缚,关注现世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这一转变起源于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查看答案

15世纪后期,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过:“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工业革命的爆发 D.科学革命的开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