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思想文化不断传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思想文化不断传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二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第三次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哪些认识?

 

(1)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2分) (2)毛泽东思想(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邓小平理论。(4分)精髓:实事求是。(2分) (3)认识:①积极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②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③实事求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分) 【解析】 试题 (1)联系史实可知,对应的运动分别为: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些运动都起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的作用。 (2)“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要积极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位思想家的各自主张。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远不及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查看答案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查看答案

1882,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1906-1907年更达到107 000人。这一现象说明 ( )

A.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完成,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