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口号(标语)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下表所列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流行的口...

口号(标语)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下表所列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流行的口号(标语)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A.反抗侵略成为主流 B.社会矛盾相互交织

C.民主革命基本完成 D.民族革命日益兴起

 

B 【解析】 材料中的“扶清灭洋”反映了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说明以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为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则又反映出以民族矛盾为主,“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出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并重,因而这些口号(标语)反映出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有义和团运动和五四运动将反侵略作为主流,排除A项;到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民主革命才算基本完成,排除C项;民族革命早在鸦片战争等反侵略斗争中就已经兴起,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元年(1736年),松江府的布商呈请官府禁止苏州府的布商冒立字号(经营棉布店的招牌),经官府认定后,“紫阳辅记”“紫阳甫记”等六家布商被禁止使用这些字号。这表明当时

A.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B.棉布市场竞争激烈

C.棉布产业已区域化 D.品牌保护意识较强

 

查看答案

西汉初期,朝廷规定“诸侯王国二千石的官由中央任命,二千石以下的由诸侯王自定”,到汉武帝时则变为“四百石(县令一般是六百石至千石)以上的官吏皆由中央直接派遣”。这一变化

A.增强了王国的自治力 B.加速了官僚政治的推广

C.促进了王国的郡县化 D.旨在提高王国官吏素质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思想文化不断传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二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第三次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位思想家的各自主张。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远不及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