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
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
C.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D.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
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期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奏权,雍正帝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A.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增加
B.利于皇帝更有效控制官僚队伍
C.提高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效率
D.解决了皇帝决策和指挥的问题
史书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②防止大臣专权,加强君权
③职权明确,正式统帅六部
④招揽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明成祖朱棣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这一规定有利于
A. 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B. 保证吏治清正廉洁
C. 维护皇室独尊地位
D. 保持中央政令畅通
明代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非六部不能行事,于是内阔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内阁与六部之间经常互争雄长。这反映出,在明代
A.中央行政关系紊乱
B.皇帝制度已成为摆设
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D.地方高度集权于中央
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处 | 记述 |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 “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 |
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 | “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 |
A. 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
B. 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 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
D. 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