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 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 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3)理【解析】 始终维护中央集权。 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 【解析】 (1)做法:根据“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得出全面推行郡县制。 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回答。 混合体:根据“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结合所学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分析解答。 (2)关系:根据“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得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 优点:根据“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积极影响:根据所学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等角度回答。 (3)理【解析】 根据“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得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 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内容和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查看答案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查看答案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如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查看答案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B. 自耕农经济盛行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