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这个术语是由15世纪的知识分子创造,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时代代表了继“黑暗时代”即他们所称的中世纪之后古典文化的再生。这一解释直到19世纪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今天的历史学家已经不再认为这是中世纪的漆黑一团和文艺复兴的炫目明亮相对立的一个时期。事实上,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的某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表现得非常明显。由此可见
A.“文艺复兴”乃创造出来,实际并不存在
B.历史术语是为研究而创造,都具有片面性
C.延续与变迁是历史的两面,研究不可偏废
D.看清历史面貌需时间积累,后世认识更准
普罗塔拉说:你可以拒绝你不喜欢的职业,但是在人类社会中,不允许任何人拒绝德行,拒绝了德行就是拒绝人性;这种德行并非天生的或自然而然拥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获得的。这种理念
A. 抨击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
B. 冲击了传统贵族的价值取向
C. 凸显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
D. 摆脱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两宋时期,至少有13位宰相曾遭伶人讥讽,其中就包括王安石、蔡京、秦桧等权相。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宽松
B. 程朱理学占据主流
C. 市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
D. 艺人社会地位提高
许纪霖在《儒家孤魂,肉身何在》中指出,“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无一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下列属于“传统的儒家政治”“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史实是
A.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君权神授”
B.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与“正君心”
C. 王守仁“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D. 黄宗羲“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与“公其非是于学校”
“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 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 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 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