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价值观,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认知体系中关于生活的基本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

价值观,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认知体系中关于生活的基本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此扩展成一个“个体一家族一国家一天下”的同心圆结构。在这个同心圆中,家族是按照血缘和宗法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则是不同家族的联结,天下又是国家的扩展……无论家国还是家天下,都与儒家所倡导的家族伦理存在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朱其永《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价值观相比近代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1)特点:以家庭为基础,家国一体;强调宗法血缘关系;以儒家伦理为核心。 (2)变化:吸纳西方的相关要素;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呈现散化状态。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加深,政局动荡;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各阶层对不同形式救国道路的探索;传统价值观不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3)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进一步深化;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1)根据材料“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此扩展成一个‘个体一家族一国家一天下’的同心圆结构”可得出以家庭为基础,家国一体;根据材料“在这个同心圆中,家族是按照血缘和宗法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则是不同家族的联结,天下又是国家的扩展”可得出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根据材料“无论家国还是家天下,都与儒家所倡导的家族伦理存在至为密切的关系”可得出以儒家伦理为核心。 (2)关于“变化”,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可得出吸纳西方的相关要素;根据材料“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可得出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根据材料“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可得出呈现散化状态。关于“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可得出民族危机加深,政局动荡;根据材料“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可得出社会各阶层对不同形式救国道路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根据材料“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可得出传统价值观不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3)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可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归纳;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角度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思想准备,而五四爱国运动则使新文化运动得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并产生了新的面貌。新面貌的表现是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白话文运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C.自然科学思想的成果得到推广

D.更多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查看答案

1920年2月17日长沙《大公报》摘编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定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绝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下列选项对此报道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后封建守旧思想依然存留

B.辛亥革命后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向社会

C.一批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人主张婚姻自主

D.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某历史时期具有“中国共和不能,不共和亦不可”的特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方面共和招牌已挂,但受社会条件限制,未能真正实行,故“共和不能”。另一方面,面对二十世纪的国际环境,当革命之后,中国已无君主立宪的可能,故“非共和不可”。这一时期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①发动辛亥革命

②发起二次革命

③发动护国运动

④发起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目的是为王莽篡汉提供理论依据;古文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与孔子无关。康有为的这一著作

A.恢复了先秦儒家经典真实的历史面貌

B.提出了彻底否定儒家伦理纲常的主张

C.冲击了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守旧思想

D.论证了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变法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