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B.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C.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決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A. 皇帝独尊
B. 皇位世袭
C. 君权神授
D. 皇权至上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西周建立以后,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宗”相对应的是
A.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局面 B.保障了各级贵族政治上的特权地位
C.成为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D.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影响深远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该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C.西周的冶炼业十分落后 D.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