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次革命,对社会进步影响不一。近现代中国也是一个不断“革命”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次革命,对社会进步影响不一。近现代中国也是一个不断“革命”的时代,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运动。正确反省中国“革命”,有助于照亮未来的前程,实现中国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我们稍加引申,“周朝的革命”,是指结束氏族——部落制,进入宗法封建制的革命。而“汉朝的革命”,是指秦汉结束宗法封建的贵族政治,确立宗法君主专制之下的官僚政治。而秦以后两千年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三  问:中国共产党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界说为何?

答:“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编自《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1945年9月27日)

材料四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起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周朝的革命”“汉朝的革命”与“辛亥革命”各自“革命”的内涵。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革命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对近现代中国革命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内涵:“周朝的革命”是从“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封建制”的革命;“汉朝的革命”是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从“专制帝制”到“宪政共和”的革命。 (2)革命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途径之一,革命的目的是实现自由幸福。 农民阶级为了建立人间“天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但太平天国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空想性,施行的依旧是传统制度;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合作,兴起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并没有结束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总之“自由幸福”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论述说明问题的能力。 (1)“周朝的革命”“汉朝的革命”与“辛亥革命”各自“革命”的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周朝的革命’,是指结束氏族——部落制,进入宗法封建制的革命”“而‘汉朝的革命’,是指秦汉结束宗法封建的贵族政治,确立宗法君主专制之下的官僚政治”“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革命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途径之一,革命的目的是实现自由幸福。然后联系所学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来说明论证,阐述近现代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1860年笫二次鸦片战争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闭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宣统退位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9年护法运动开始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2003)

 

 

上面大事年表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竟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正义要求?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结合所学,本次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上表为1950~1955年亚非和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表中数字变化说明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亚非

30.6

29.75

17.34

14.9

12.16

11.11

欧美

35.9

4.87

2.48

6.65

5.9

6.74

 

 

A. 国际政治风云影响经济发展

B. 当时我国对外贸易较为落后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全面展开

D. 国民经济形势已经基本好转

 

查看答案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1957

1965

1972

1972

1973

1974

1978

1980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转为倒向西方

C.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下表是特定时间中“国际国内”密切联系的重大历史事件,促成这一联系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变化决定国际变化

B. 国际变化影响国内变化

C. 意识形态差异根本不同

D.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