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这表明蔡元培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
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界”没有道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但严复却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 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
C. 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列宁对一本著作的评价:“(它)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继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题干材料描述的著作
A.启发启蒙思想家描绘其理性王国
B.启发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角度
D.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人类对神学态度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主要原因是
A. 古人成就后人很难超越
B. 人类历史上大师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C. 近代科学研究分科细化
D. 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