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字的传播是汉文化(中华文化)传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依托于早它而存在的汉语,共同成为汉文化向外传播信息的载体。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在商朝已形成完整体系,其传播也从那个时期开始。而在1973年发现的江西吴城遗址的文字和甲骨文为同一体系;汉代汉字已出现于西域地区,在南方已由长江流域传播至珠江流域;汉至清,汉字已传播于中华民族生活的四境之内,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为汉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传播,在中国境内操方言的汉族地区以及操不同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之内,产生、形成了汉文字体系下的各种文字类型,如契丹文、西夏文、女书、苗文、布依文、白文、仡佬文等。在中国境外,两汉时期儒家的“五经”伴随着汉字已传播于朝鲜;秦汉到宋时代汉字在很长时期内成为越南的官方文字并被称为“儒字”;西晋时,儒家思想与中国化的佛教东入日本后,汉字正式传入日本并直接作为官方文字,直到公元8世纪在借用汉字的基础上产生假名。
材料二 近百年来当汉文化处于弱势时,中国的一些有志之士在寻求救国图强之路,汉字的改革也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有人主张废除汉字代之以拉丁化拼音文字;有人主张在保留汉字的基础上渐进改革。钱夏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提到:“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东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则以为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以上材料摘编自于东新《汉字的传播与未来发展方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传播的特点。
(2)概括材料中钱夏关于汉字的观点,简要加以评析。
表现主义音乐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它反对印象主义的客观性,它认为艺术既不应该被“描写”,也不应该被“象征”,而更应该直接表现人类的精神与体验。然而,表现主义的产物往往和疯狂、绝望、恐惧与焦躁不安等病态感情结合在一起,因此表现主义音乐的节奏难以捉摸,拍子也被无视,却具有独特的、流动的、无限发展的奇妙特色。下列与这一音乐流派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列宁曾提到:“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势向我们表明‘和狼在一起,就必须学狼叫’。利益加保证利益的实力才是国际斗争的本质。……因此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据此推断,当时列宁的讲话中还最有可能提到的
A.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B.把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C.要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要采取赢得战争的非常措施
根据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研究发现,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对守成大国构成威胁和挑战,守成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最终难免以兵戎相见收场。此规律即“修昔底德陷阱”。下面国家在崛起过程中符合这个观点的是
A.15世纪时葡萄牙的崛起 B.16世纪时西班牙的崛起
C.17世纪时荷兰的崛起 D.18世纪时英国的崛起
《十二铜表法》对侵辱他人的采用固定罚金制,但一些有钱人凭借钱财众多随意侵辱他人。罗马帝国时期,改为由主审法官估计受害人人身被侵辱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这种变化说明
A.法律注重了灵活变通实用有效 B.法官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
C.民主原则在罗马帝国时期彰显 D.《十二铜表法》被万民法取代
1960年11月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但到了1970年,美国国务卿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并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官方发言人第一次使用这个正式名称。这种变化反映了
A.美国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外交关系逐步走向缓和 D.中美关系必将一直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