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官僚耆英说:“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应即明定章程,英国人归英国人自理,华民有中国讯究……可免争端。”这说明耆英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B.将领事裁判权视为驭夷手段
C.认识到西方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D.主张中外司法应该尽量接轨
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A. 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
B.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 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实践
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 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
C.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 D.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
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如图是《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四个商埠分布图,其中沙市位于图中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