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
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
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
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
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 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 老子 “小国寡民”的思想 D. 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某史学家在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这里的“新集体”是指
A.诸侯 B.卿 C.士 D.商人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 大事 |
1935年5月24日 |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
1937年9月22日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1938年5月26日 |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
1940年8月20日 |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