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戈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主张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2)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1)主张: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或“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意义: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西方的人文精神的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社会条件: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文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戈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智者运动的意义加以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据材料“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据材料“在15、16世纪的欧洲”、“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长期以来在朝贡贸易下,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直到1567年开放海禁以后才获得合法身份,但商船、数量和贸易地区仍受到严格限制,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另外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15到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

——摘编自王晶《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从思想角度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

下列两部文学作品是中外历史上的名著,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标志近代人文精神开始兴起

C.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查看答案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查看答案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查看答案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约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 仍是以神为中心

B. 并不反对基督教

C. 认为宗教苦修比现世生活重要

D.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