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荣宗敬在上海郊外开建申新纱厂。第二年投产开工时上海的棉纱价格大涨,从每件90余两狂涨到200两;开工后的三年里,赢利从开办当年的2.06万元增加到2万元,3年增长10余倍。有关申新纱厂连续盈利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陷入一战需求猛增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争相资本输出瓦解自然经济
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315.3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063万元。这表明
A.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
D.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
甲午战后,在“实业教国”思潮的推动下,清末状元张謇等投身于近代民族工业,从而使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实业教国”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
C. 国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D.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对这一谕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其目的是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危机
C. 表明清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 为缓解统治危机,被迫作出政策调整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据此可以看出
A. 洋务企业已经完全脱离政府控制
B. 民间筹资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C.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D.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资本累计在4000万两以上;19世纪末开始,华商附股外人和官督商办企业的情况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逐渐卷人资本主义市场
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促进
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