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B. 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
C. 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 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这些记述主要意在( )
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B.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
C.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D.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
下表为日本全面侵华前,中国矿业发展的情况(单位:万吨),造成这种状況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煤 | 铁矿 | 生铁 |
1935 | 36,091,747 | 3,331,817 | 787,061 |
1936 | 39,902,985 | 3,359,830 | 809,996 |
1937 | 37,230,469 | 3,919,691 | 958,686 |
A. 近代中国矿业开采技术的领先
B.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不含金融业),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加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加了近2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实行“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
B. 一战期间美日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民族资本家开始确立实业救国的思想
D. 中华民国的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进行汉阳钢铁厂、大渡口钢铁厂的迁建工作并扶持民办、官商合办的钢铁企业共达200余个,初步形成了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钢铁工业网,钢的产量占全国的48%。由此可见,抗战时期
A.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工业布局得以调整 D.西南成为军工重心
1915年,荣宗敬在上海郊外开建申新纱厂。第二年投产开工时上海的棉纱价格大涨,从每件90余两狂涨到200两;开工后的三年里,赢利从开办当年的2.06万元增加到2万元,3年增长10余倍。有关申新纱厂连续盈利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陷入一战需求猛增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争相资本输出瓦解自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