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华”的转变,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B.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
C.列强侵华策略的重大改变 D.中国外交自主性逐渐丧失
据记载,在1860年一1861年间,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并无定制,受到广大占领区农民的普遍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
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C.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B.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C.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D.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英国称为“通商战争”,是为了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强调战争爆发的原因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纪念这次战争的影响
清朝政治的特色,就是对规矩和习惯的依赖。日常的国家事务,往往依靠《会典》与则例来办。即使皇帝本人,一般也要顾及规矩的规定,不肯随便突破藩篱。这种政治上的循规蹈矩
A. 引起地方对抗中央
B. 造成皇帝怠于政事
C. 导致改革积弊困难
D. 形成权臣专政局面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唐朝中书省
B.宋朝政事堂
C.明朝都察院
D.清朝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