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如: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孔子改制考》)。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请你对上述主张进行归类,并概述各种主张的社会实践及其特点。
派别 | 思想主张 | 社会 实践 | 特点 |
① |
|
|
|
② |
|
|
|
③ |
|
|
|
④ |
|
|
|
(2)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其中两个主张的实质和作用。
主张 | 实质 | 作用 |
|
|
|
|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券。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说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观点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3)材料三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变化。
如图是一本书的封面,根据封面设计,可以判断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
A.毛泽东是如何在1957年夏天提出“双百”方针的
B.在“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1957年我国学术界取得的重大成就
C.主要阐述的是1957年“双百”方针对我国文艺界的指导作用
D.“双百”方针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后逐渐被破坏
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人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后,爱因斯坦的理论却无人质疑,并且全球掀起了爱因坦热斯,世界各地纷纷邀请他前去讲学。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量子力学理论被实验验证 B.广义相对论被实验验证
C.爱因斯坦的大力宣传推广 D.战后人们渴求科学技术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