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欧洲思想家关注的焦点是将“思想、形象、感觉或事件”在演讲、书信、诗歌和散文中优雅、雄辩地表达出来。这一现象有利于推动
A.因信称义的初步形成 B.工商业者阶层成长壮大
C.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教会权威的进一步提升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 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 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C. 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 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A.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
B.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
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D.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天下私有的本质
C.因循反复的特点 D.集权体制的根源
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
B. 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 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 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