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气,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因此孔子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克已复礼
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
A.天子 B.诸侯 C.士 D.卿
某遗址“距今(2019年)7000—5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十年,清政府推行了三十余项改革措施,以除旧布新。
政治上,改革官制,裁减冗员;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法律,改《大清律例》为《大清刑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刑律。
军事上,栽汰旧的经制兵,在各省编练新军;中央设练兵处,专门负责编练新军事宜。
经济上,设立了商部,颁布商律,试办户部银行;在各省设立商会。这些标志着“推动实业发展”的政策得到实质性落实。
教育上,设立学部,令各省广设.新学堂;选派留学生,留学生归国一律赏给举人、进士出身;更重要的是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清末新政作为传统集权政治体制下的社会变革运动,最终是失败了。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清政府无法应对现代化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从而使自己陷入越来越严重的权威危机,并最终被改革所引发的各种合力所推翻。
——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末薪政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没有能够改变清政府覆亡命运的原因。
人(民)权是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权利的总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无差别的“人”的解放的思想,被其后的资产阶级理论家们继承下来,建立了近代人权学说。格劳秀斯、洛克认为,在人类初始状态,都是自由平等的,人的自然权利是天赋的,神圣不可侵犯。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和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卢梭则指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人权学说的核心,是对财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
材料二:中国近代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尖锐指出:“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断定“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康有为认为,“王者成为天子,不过取其尊称云尔,实则凡人皆天子也。”严复则着重论述了自由思想:“民之自由,天之所异也。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他们对西方的议院兴趣尤为浓厚,主张“欲重民权,先立议院。”……但在论述民权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忘记君的存在,认为“举国君民,合为一体”,则“强大至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人权思想的内涵,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西方人权思想和中国维新派民权思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