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B.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他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
A. 励志入世救民
B. 批判重利轻义
C. 固守儒学传统
D. 倡行经世致用
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
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三教合一的趋势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天理人欲观对立 D.佛学诗词的兴盛
黄玉顺先生在《咏董仲舒》中写道:“天人合一见天志,天人感应威人主。抑人扬天似尚同,奉天法古可建功。”由此可见,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客观上的进步作用是
A. 有利于神话皇帝的权威
B. 有利于抑制君主的暴政
C. 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专制
D. 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
胡宝国在《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中提到:“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指的是
A. 秦始皇“焚书坑儒”
B. 汉高祖崇信黄老学说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汉末儒释道三教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