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 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 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通过分封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形成对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C.加强周文化对四周的辐射作用 D.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有学者认为,西周实行以“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封体制,与秦朝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这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
A.从贵族制走向官僚制 B.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C.从世袭制走向选举制 D.从封邦建国走向郡县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公崇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关公的原型是三国时期将领关羽,忠于刘备,勇武善战,后兵败被杀。宋代以来,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封关羽,其地位不断提高,拥有“帝君”“武圣”的称号。在民间信仰中关公既是佛教的罗汉,也是道教的护法,还是赐福与助财的财神,进而成为多个行业的保护神。关公人物形象“面如重枣”“五缕长髯”“夜读春秋”等,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小说《三国演义》。明清时期民间戏剧借助语言和表演进一步丰富了关公的形象内涵。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关公已由单纯的历史人物升华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偶像和人格楷模。
——摘编自郑先兴《略论关公与关公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的关公崇拜现象提出一个看法,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2)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羲之《兰亭序》
材料二 观察下面几幅宋代的绘画。
材料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图片的前面挂一个解说牌,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作一个介绍,请你帮忙完成。
(2)通过材料二中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这些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3)材料三中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