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统治到末期,君主由原来的“天之子”,不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统治到末期,君主由原来的“天之子”,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变为如今陈腐、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辛亥革命之后,人们纷纷开始大力兴办实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化。但是辛亥革命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与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娇《浅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地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新的历史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目的。

 

(1)功绩: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局限性:是一场不彻底的、妥协的运动。 (2)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广泛。目的:消灭剥削,求得自由解放及国家实现独立民主 【解析】 (1)功绩:据材料“清政府统治到末期,君主由原来的‘天之子’,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变为如今陈腐、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化。”可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些移风易俗的措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局限性: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妥协的运动。 (2)特点:据材料“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并结合所学可知,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斗争;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群众基础广泛。目的:本问结合所学可从消灭剥削,求得自由解放及国家实现独立民主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官方统计,在1837年至1839年三年中,英国销华的合法商品总值平均每年不过91万多镑,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每年竟达427万多镑。英国对外贸易的如此巨大逆差却是靠印度出产的鸦片向中国走私而得到平衡的。鸦片走私已成为中英、印三角贸易的生命线林则徐禁止鸦片走私就危及了英国对华贸易的根本利益,导致英国于1840年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战争并未达到英国的目的,因此16年后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迫使清政府把鸦片作为合法商品订入条约。

——摘编自陈翰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读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下卷书后》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已求和三次,其中两次派使被拒,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

——摘编自(日)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心而沉重的。上至最高统治者慈禧老佛爷,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享乐之下;清末以来,官职无论大小均可卖得。在封建专制的清王朝统治下,人民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民主,整个国家是一片万马齐喑。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摘编自古丽《中国输在哪里谈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的基本诉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权力表现为大部分社会成员对小部分社会成员的服从,或者说小部分社会成员对大部分社会成员的管理……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甚至必须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而只有在政治权力的管辖、指挥下,人类社会才能克服欲望的分歧、目标的散漫、意志的参差、行为的杂乱,将特定范围之内的群体关系协调到不至于导致社会分崩离析的水平,从而维系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转,甚至一致行动。

——摘编自何晓明《中国皇权史》

材料二  隋唐宋元(公元589-1368年)将近八百年,是中国皇权制度的调适、完善期。隋朝重新统一中国,有效服务于皇权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皇权运作更为规范有序。唐承隋制,太宗“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开明皇权的经典之作。宋朝重文轻武,“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权政治趋于成熟。陈寅恪所谓“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都与此密切相关。

——摘编自何晓明《中国皇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唐、宋朝例说明皇权为是如何不断强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君主专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制定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纲领;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党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即照顾其利益,又督促其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其作为革命动力之一的作用。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B.多党合作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开始建立

C.土地革命战争的成果得到巩固

D.中国共产党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方针策略

 

查看答案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这一史诗般的转移,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查看答案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但是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由此可知,湘江战役

A.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列强在中国的统治

B.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C.挫败了蒋介石集团企图歼灭中央红军的计划

D.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