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纲要》
材料二 “票拟权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虽然最后的决策依赖皇帝的批红,但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尤其是出现幼主、庸主和怠政之君的时候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内阁制对皇权专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造成它们具有本质区别的原因。
有人指出:无论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还是美国总统如威尔逊、罗斯福等,都有强烈的“大国使命感”,都认为美国对世界负有特殊“责任”。1989~1993年担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认为当时美国所担负的“大国使命”和“责任”是
A.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建立与俄罗斯对抗的两极世界
C.建立容纳各种力量的多极世界 D.建立以美、日为主导的新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此次会议促进了
A.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格局
1875年初,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下图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制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这一规定
A. 加强了中央权力,兼顾了地方分权
B. 类似中国的剪刀石头布游戏规则
C. 强化了总统权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其本质是“主权在民,权力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