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国统区民营重工业发展情况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
A.表明轻重工业的结构趋向平衡 B.适应了应对民族危机的需要
C.说明国统区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
瞿秋白曾说“中国民族几十年来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社会主义。”这反映
A.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
C.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方向的改变 D.中共探索出新的革命道路
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据此可知,新刑律
A. 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
B. 照搬了西方模式
C. 巩固了清朝统治
D. 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
下图是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海军的编制。
由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可见,当时
A.中国比日本更加重视海军建设 B.中国缺乏统一的战时指挥体制
C.中日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日本的海军军力比中国更强大
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遂责其违约”。李鸿章这一认识
A.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
B. 争取到了对外交往的平等
C. 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
D. 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