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和西周时,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时兴时废。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科举制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各类学校由此蓬勃发展了起来。科举制犹如指挥棒,使教育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推崇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在教育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外国传教士、洋务派官员和维新人士,都办过些新式学堂,不过为数不多,新式教育还没有形式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格。进入20世纪以后,为了救亡,为了发展工商业,广兴学堂以培育人才,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强烈的呼声,清政府也采取了从“变通科举”到“废除科举”和创办学堂、奖励留学的一些措施,使教育摆脱了从属于科举的附属地位,有利于教育的独立和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传统的私塾、书院采取授徒的方式,背诵儒家经典。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等。
——摘编自李侃 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教育相比,说明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新”在哪里,并分析其原因。
19世纪末岀现的纳比派反对传统的模仿,“同情一切貌似新颕奇特、破旧立新的人们,因为他们不仅荡涤学院的教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洗涤浪漫或逼真你的自然的主义”。纳比派的这些理念
A.推崇印象主义的风格 B.强调了艺术的感性色彩
C.注重直面社会的现实 D.有利于现代主义的形成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1881年-1882年间,法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这反映了
A.理性主义成为两者共同的指导思想 B.工业革命提出教育改革的要求
C.法国政府完成了巴黎公社未竞事业 D.一票共和为教育改革扫清障碍
有学者描述说: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此描述旨在强调
A. 牛顿科学精神影响社会科学进步
B. 宗教改革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 进化论与“神创论”有巨大冲突
D. 法国启蒙运动带来了思想大解放
美国伯恩斯在《领袖》一文中指出,“他的运动是在没有党派和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也很少有领导者能向他这样戏剧性地唤起人们的意识,或者像他这样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和宗教态度产生如此震撼性的影响。”这一运动
A.使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B.改变了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C.摆脱了人类蒙昧的自然状态 D.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
有学者研究指出,雅典法院享有与公民大会同等的权力,因为各种法院由数百名公民任降审员,同时又是审判员,他们直接审案,并且根据多数票断案。这说明
A.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B.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全体公民参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