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愧树下老鸦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以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神话传说
B.世袭现念
C.地理位置
D.宗法制度
《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 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
A. 宗法制
B. 礼乐制度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特别是文帝时,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了对国民生计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汉武帝为了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以东郭咸阳与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采取“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的办法煮盐,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鈥左趾,没入其器物”。凡“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所在县。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自从盐铁官营后,汉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所以桑弘羊说:“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此皆盐铁之富也。”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多为盐铁商人,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盐铁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盐铁制度改革的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某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课题(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的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 作者 | 出版社 |
《文艺复兴史纲》 | 陈小川 | 人民大学出版社 |
《法国大革命史》 | 马蒂厄 | 商务印书馆 |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 | 玛丽·莫斯特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 | ||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 陈来 | 商务印书馆 |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 詹姆斯·施密特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指出2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和西周时,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时兴时废。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科举制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各类学校由此蓬勃发展了起来。科举制犹如指挥棒,使教育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推崇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在教育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外国传教士、洋务派官员和维新人士,都办过些新式学堂,不过为数不多,新式教育还没有形式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格。进入20世纪以后,为了救亡,为了发展工商业,广兴学堂以培育人才,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强烈的呼声,清政府也采取了从“变通科举”到“废除科举”和创办学堂、奖励留学的一些措施,使教育摆脱了从属于科举的附属地位,有利于教育的独立和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传统的私塾、书院采取授徒的方式,背诵儒家经典。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等。
——摘编自李侃 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教育相比,说明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新”在哪里,并分析其原因。
19世纪末岀现的纳比派反对传统的模仿,“同情一切貌似新颕奇特、破旧立新的人们,因为他们不仅荡涤学院的教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洗涤浪漫或逼真你的自然的主义”。纳比派的这些理念
A.推崇印象主义的风格 B.强调了艺术的感性色彩
C.注重直面社会的现实 D.有利于现代主义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