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895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乘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 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 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 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 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不断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够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