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黄遵宪(1848—1905)这首《今别离》诗反映的是
A.铁路交通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C.电报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
D.西方建筑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C.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D.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 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 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 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一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上述变化的应是
A.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D.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影响的典型表现是 ( )
A.欧式洋房出现 B.吃西餐成为时尚
C.出行乘火车、轮船 D.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资本金24756.22亿元;个体工商户2850.53万户,资本金3782.35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关于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所占比重日益增加
C.非公有制经济体实力的增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显示出强大的经济活力
D.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