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性”是天生“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教化无用,只能用刑罚手段处置他们。“中民之性”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教化才能成善。由此说明董仲舒
A.从教育的角度强调“礼乐教化”
B.从统治的角度强调“赏罚分明”
C.从人性的角度强调“礼法并用”
D.从伦理的角度强调“三纲五常”
下表为20世纪末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这反映出这时的世界经济
国家/集团 | 总部数量 | 国家/集团 | 总部数量 |
美国 | 179 | 瑞士 | 11 |
欧盟 | 148 | 中国 | 10 |
日本 | 107 | 澳大利亚 | 7 |
加拿大 | 12 | 巴西 | 3 |
韩国 | 12 | 其他 | 11 |
A. 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
B. 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
C.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
D.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续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 梁启超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应该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的争鸣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绝对相同 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逐渐联合,但是英国拒绝参加;此后,联合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元推行后,英国不肯做第一批“欧元国”,2016年英国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共同体)关系的一波三折反映了
A.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受害者
B. 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展中国家
C. 民族国家的利益影响“一体化”
D. 欧洲分化促进多极化局面形成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B.日元贬值助推日本经济崛起
C.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D.美元优势地位逐渐发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