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社会各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在金融业、工农业、就业等等方面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简述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载:“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晚看《共产党宣言》。由此推测上述日记的年份最有可能是
A.1911年
B.1915年
C.1923年
D.1949年
有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对东西方文化全盘否定或肯定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很大程度上仍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 1860—1899年 | 1902年—1904年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哲学、社会科学 | 123种 | 22%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62种 | 29%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225种 | 41% | 56种 | 11% |
A.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据不完全统计,在袁世凯当政时期,有54项经济法规颁布,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这说明袁世凯政府意在
A.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缓和与革命党的矛盾
C.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D.为复辟帝制奠定基础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深刻剖析中国社会
B.主张发扬传统文化
C.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