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意在
A.呼吁国民学习西方人文主义 B.否定明清远洋开拓的滞后性
C.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 D.肯定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就
有学者说,经过康有为等人的努力,孔夫子从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学究式的古代文化保存者”,变成为了一个“含有新鲜的生命”的“热情的救世者”。这主要是由于康有为
A. 开创了孔子儒学新体系
B. 摒弃了儒学传统价值观
C. 将孔子塑造成了革新者
D. 提升了儒学的宗教地位
据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每年清政府可选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国人听说西方野蛮人会把留学幼童剥皮,再把狗皮贴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结果,仅有30个名额的首批留学任务竟然没有完成。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B.美国改变了对华侵略立场
C.清政府比较注重人才培养 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船厂非徒造战舰也。战舰已就,则闽、广商艘之泛南洋者,必争先效尤;宁波、上海之贩辽东、贩粤洋者,亦必群就购造。”据此可知,魏源
A. 主张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
B. 希望清政府允许对外贸易
C. 强调学习西方科技的意义
D. 倡导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
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出现了一种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这些人对于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势利表示厌恶。在美国也流行“垮掉的一代”文学,辐射了美国当时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这些文学流派
A.均带有反传统、反社会的色彩
B.违反了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反映了青年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