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崇拜周公政治,希望“法先王”,恢复西周礼制;孟子虽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而是装进了新内容。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传统儒学注重对法家的吸收 B.“周礼”是儒家政治变革基石
C.儒学思想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D.孟子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下面为某校高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D.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E B.B=H C.B=G D.D=H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 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
B.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 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
D.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材料 查理卓别林,189年生于英国伦敦,1918年卓别林在洛杉矶好莱坞开设了电影公司。
1925年主演《淘金记》,讲述了一个流浪汉凭借自己的善良、勤劳和坚韧而收获财富和爱情的故事,1931年的《城市之光》展现了流浪汉和盲人卖花女之间的“悲与喜”“笑与泪”,卓别林通过执着的流浪汉与反复无常的富翁的际遇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出来,1936年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在1940年的《大独裁者》中,卓别林通过表演,对大独裁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并在片末的演讲中说出了他的心声:“独裁者会死去,他们从人民手里夺去的权利即将归还人民。”
——摘编自盛瑞样《每天了解一个人——查理·卓别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卓别林影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卓别林取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