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3月,“商统会(汪伪政府机构)”成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3月,“商统会(汪伪政府机构)”成立,之后不久,适逢上海米价猛涨并带动了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这次涨价与投机者囤积居奇有关,而且棉纱布及棉花原料的投机交易最为严重。同年8月,“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着手办理棉纱布收买事宜,办事处组织对上海市所有的针织厂和商号所存的棉织品进行稽查,对其中41家所存的华商棉纱布予以查封,靠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日伪收买了大量的棉纱棉布。按当时市价,20支蓝凤纱每件为4万元,而强收价格为1万元。这种强制征购使上海出现两大问题:(一)布店全体失业,无以为生,(二)市民预购尺寸之布而不可得。

——摘编自潘前芝《沦陷区战略物资统制》

材料二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烧杀抢掠的硝烟尚未散尽,一支特种兵应运而生,这就是专以征服中国民心为主要任务的宣抚班。宣抚班有专门编制,正副班长均由日本军官充任,班内成员则统称为宣抚官,“宣抚官”中有的能写会画,有的巧言善辩,有的则懂得医疗。宣抚班成员须经日本人严格筛选,一旦经过筛选即可出任各种伪职,捞到不少油水。宣抚班打着种种充满温情色彩的“宣抚”旗号,企图尽量使沦陷区百姓淡忘对入侵者的敌视和仇恨。日本宣抚官夜濑不逢曾记载:“我们拼命的费尽口舌,其效果也不及如此。”

——摘编自王龙《日军“宣抚班”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宣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侵华带来的影响。

 

(1)背景:二战后期,战局对日本逐渐不利,日本需要相应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与棉布业的投机交易有关。 (2)特点:成立专门机构,领导人均由日本人担任;“宣抚”成员大都具有一定的技能和文化水平;其成员都经过日本的严格筛选,主要对沦陷区百姓进行欺骗宣传。 目的:配合日军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瓦解沦陷区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对沦陷区的中国人进行思想控制。 (3)影响:有利于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延缓了日本战败的进程;给中国棉布业带来了相当的损失,也造成了相关地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匮乏;部分宣抚官的奴化宣传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意识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适逢上海米价猛涨并带动了上海物价飞涨”等信息分析得出。 (2)日本对华“宣抚”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宣抚班有专门编制,正副班长均由日本军官充任”“‘宣抚官’中有的能写会画,有的巧言善辩,有的则懂得医疗。宣抚班成员须经日本人严格筛选”“宣抚班打着种种充满温情色彩的‘宣抚’旗号,企图尽量使沦陷区百姓淡忘对入侵者的敌视和仇恨”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目的可以联系所学,从配合日军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瓦解沦陷区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对沦陷区的中国人进行思想控制等方面来回答。 (3)日军侵华带来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靠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日伪收买了大量的棉纱棉布”“我们拼命的费尽口舌,其效果也不及如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延缓日本战败的进程、给中国棉布业带来了相当的损失、部分宣抚官的奴化宣传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意识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是推崇皇权的礼制'以南向为尊。当时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为了尊崇皇权的需要,把皇帝祭天之礼作为每年举行的重大典礼,规定在南郊举行,这是使都城布局坐北朝南的一个原因。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从历代典籍、石刻、碑文、敦煌遗书等多种史料以及民俗文化、人名、地名中发掘“忠”观念的表现及演变过程,发现秦汉专制政体的奠基导致“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早期(战国时期)政治道德形式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已经逐渐为完全由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义务和责任的严格规范所代替”,“为人臣必忠”,“危身奉上日忠”。表明“忠”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不忠”常常是君主令臣下致死的罪名。

——黄敏兰《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

材料三  清朝雍正帝的御用作坊无所不能,制作的器物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还能制造重型武器。……按照朝廷的制度,武器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是国家的事,权归兵部、工部。可是雍正皇帝用国库银两制造大量武器,无论兵部、工部,还是内阁都无权过问。造办处还制作其他物品。这些物品一部分用来赏赐群臣,以笼络臣下;一部分为己用,如出宫防卫。

——杨启樵《雍正帝的御用作坊》

材料四  一般人往往说,中国过去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我认为称它是君主则诚然的,称它为专制,那就未免有一点冤枉。……因全国人民参政,都由政府法律规定,皇帝也不能任意修改。即如清代考试制度所规定的考试时日,两百几十年来也未曾更改过。所以中国的传统政治,实在不能说它是君主专制。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都城建筑布局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并指出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雍正帝御用作坊的特征。这反应了清朝政治具有怎样的特点?

(3)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你认为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09年,欧债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也接连爆出财政问题,德国与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亦受拖累。这表明

A.欧洲一体化给各成员国带来一定的风险

B.欧元区各国放弃货币主权是历史的倒退

C.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集团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货币也重要”,把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经常性手段,同时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认为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加快经济的恢复。这反映了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  )

A.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B.仍然倾向于“自由放任”政策

C.凯恩斯主义仍占主流地位 D.有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特点

 

查看答案

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

A. 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

B. 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

C. 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

D. 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

 

查看答案

1859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拿破仑三世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1860年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

A.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 B.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

C.英法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 D.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