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一个五口百亩之家,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什一税和口粮,所剩无多,远不足以应付家庭的正常开支,生活过得非常艰苦。五十岁以上的可以穿丝,七十岁以上的可以吃肉,全家可以吃饱饭,这是孟子所期望的他那个时代小农之家所能过上的最幸福的生活。上述情形的出现
A.促使小农普遍使用铁制农具 B.推动小农生产耕织结构的形成
C.加剧当时人地关系紧张局面 D.引发农业生产技术根本性变革
祭祀祖先和赏赐记载是青铜器铭文的两项重要内容。商周人的家族观念相当浓厚,每位家人的成就都与祖先有关;王被视为上帝的表现者,王所赏赐之物即“天恩”,领受天恩者自然必须上告祖先,一同分享荣耀,祈求保佑,以使家族所受之天恩能永垂不朽。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君权神授”理论初步成熟 B.特定历史时期的治国之术
C.分封制确立天子“天下共主” D.政治运作体现神权高于王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宣告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宪法上的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的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内阁首相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内阁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个人专制,起先未得到下议院赞同,庇特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们的支持,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自此之后,在英国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倘若内阁在下议院失去多数议员的信任,它可以解散它,重新选举,如果新议员们对这一内阁表示信任,就可以继续执政,否则就应辞职,而让下议院的多数派去组阁。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11年,英国议会对选举人和被选举人作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各郡的议员必须拥有每年收入600镑以上的人才能当选;城市里则每年收入达300镑以上的人才能当选,这使有选举权的选民只占成年人数的5%。1832年,英国实施《英格兰与威尔士人民代表法》,该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许多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代表席位,它们的143个席位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选民资格放宽到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租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使选民人数由43万人增至65万人,占英国成年男子总数的九分之一,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人。1846年议会废除了谷物法。1846—1866年,代表城市工商业者的辉格党(自由党)连续执政。
——摘自章笑力《社会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后近百年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演变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30年代英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对英国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3月,“商统会(汪伪政府机构)”成立,之后不久,适逢上海米价猛涨并带动了上海物价飞涨,汪伪政府认为这次涨价与投机者囤积居奇有关,而且棉纱布及棉花原料的投机交易最为严重。同年8月,“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着手办理棉纱布收买事宜,办事处组织对上海市所有的针织厂和商号所存的棉织品进行稽查,对其中41家所存的华商棉纱布予以查封,靠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日伪收买了大量的棉纱棉布。按当时市价,20支蓝凤纱每件为4万元,而强收价格为1万元。这种强制征购使上海出现两大问题:(一)布店全体失业,无以为生,(二)市民预购尺寸之布而不可得。
——摘编自潘前芝《沦陷区战略物资统制》
材料二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烧杀抢掠的硝烟尚未散尽,一支特种兵应运而生,这就是专以征服中国民心为主要任务的宣抚班。宣抚班有专门编制,正副班长均由日本军官充任,班内成员则统称为宣抚官,“宣抚官”中有的能写会画,有的巧言善辩,有的则懂得医疗。宣抚班成员须经日本人严格筛选,一旦经过筛选即可出任各种伪职,捞到不少油水。宣抚班打着种种充满温情色彩的“宣抚”旗号,企图尽量使沦陷区百姓淡忘对入侵者的敌视和仇恨。日本宣抚官夜濑不逢曾记载:“我们拼命的费尽口舌,其效果也不及如此。”
——摘编自王龙《日军“宣抚班”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收买棉花布上海办事处”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宣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侵华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是推崇皇权的礼制'以南向为尊。当时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为了尊崇皇权的需要,把皇帝祭天之礼作为每年举行的重大典礼,规定在南郊举行,这是使都城布局坐北朝南的一个原因。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从历代典籍、石刻、碑文、敦煌遗书等多种史料以及民俗文化、人名、地名中发掘“忠”观念的表现及演变过程,发现秦汉专制政体的奠基导致“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早期(战国时期)政治道德形式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已经逐渐为完全由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义务和责任的严格规范所代替”,“为人臣必忠”,“危身奉上日忠”。表明“忠”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不忠”常常是君主令臣下致死的罪名。
——黄敏兰《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
材料三 清朝雍正帝的御用作坊无所不能,制作的器物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还能制造重型武器。……按照朝廷的制度,武器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是国家的事,权归兵部、工部。可是雍正皇帝用国库银两制造大量武器,无论兵部、工部,还是内阁都无权过问。造办处还制作其他物品。这些物品一部分用来赏赐群臣,以笼络臣下;一部分为己用,如出宫防卫。
——杨启樵《雍正帝的御用作坊》
材料四 一般人往往说,中国过去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我认为称它是君主则诚然的,称它为专制,那就未免有一点冤枉。……因全国人民参政,都由政府法律规定,皇帝也不能任意修改。即如清代考试制度所规定的考试时日,两百几十年来也未曾更改过。所以中国的传统政治,实在不能说它是君主专制。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都城建筑布局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并指出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雍正帝御用作坊的特征。这反应了清朝政治具有怎样的特点?
(3)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你认为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009年,欧债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也接连爆出财政问题,德国与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亦受拖累。这表明
A.欧洲一体化给各成员国带来一定的风险
B.欧元区各国放弃货币主权是历史的倒退
C.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