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日甲午战争后,“文学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一个接一个被提了出...

中日甲午战争后,“文学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一个接一个被提了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史界革命”等接踵而起,“文明结婚”、“文明脚”、“文明戏”等成为时髦词汇。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体西用”的延续 B.维新变法与暴力革命之争

C.中国复兴之路的探讨 D.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体现

 

C 【解析】 根据中日甲午战争后,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有“救国”、“革命”和“文明”等词汇的出现,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中国复兴之路探讨热潮的出现,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提到文化生活领域的救国、革命观念,已经冲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中体西用”,A选项错误。材料提到的各种救国方案和文化、生活领域里的革命,并不是政治领域里的改良和暴力,不是对中国政体选择的争论与分歧,B选项不符合题意。多种形式的救国、革命设计纷纷出现,不是“列强侵略”的表现,而是进步知识分子对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该报驻京记者由天津拍发至上海的新闻专电,清廷正在查办一名渎职人员。这表明当时中国

A.电报业务发展相对有限 B.新闻传递方式较为落后

C.通商口岸电话得到普及 D.新闻事业实现同步直播

 

查看答案

1842年,在中国常年进口的物品总值中,鸦片居第一位,占55.2%;棉花为第二位,占20%;棉织品居第三位,占8.4%。1867年,棉织品跃居第二位,占21%;鸦片仍居第一位,但比重已下降到46%。到1885年,棉织品已经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20年代。中国近代前期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动说明

A.各阶级的救亡图存成效显著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C.列强对华侵略呈现一定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查看答案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批学者重视实证研究,致力于用考据方法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形成了被称为“汉学”(因其研究儒学经典方法近似汉代儒生)的学风。相反,理学则被称为“宋学”。这表明清朝初年

A.理学丧失了正统地位 B.鼓励学术的自由争鸣

C.孕育着对传统的反叛 D.试图复兴汉代新儒学

 

查看答案

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 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

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 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

 

查看答案

朱元璋多次表示:“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千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赉(赐,给)予之物宜厚,以示朝廷怀柔之意。”对这一朝贡贸易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推动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B.主张中外之间国家关系的民主化

C.儒家思想在外交领域的具体运用

D.直接扩大了明朝的政治统治版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