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前的儒学,以两汉经学为代表,强调的是形而下的宗法礼仪。儒家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导致了儒学在佛老的弥漫下显得无所适从。在反抗佛老思想的过程中,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A. 孔子的儒学创始人地位被颠覆
B. 宋代儒者更加重视内心修养
C. 汉唐的统治者仍企图恢复周礼
D. 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被抛弃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儒学逐渐确立民间的独尊地位
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制衡机制
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地位却拥有文化的知识阶层。到了秦汉时期,传统知识分子逐渐转变为思想依傍古人、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一变化的文化因素是
A. 优先兴办教育
B. 科举制度的僵化
C. 背离传统礼制
D. 儒家思想的限制
战国时代,齐国君王给予士人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著名学派汇集稷下,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成为当时的一种模式。这主要是由于稷下学宫模式
A.具有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
B.符合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
C.重视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
D.体现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
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彗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彗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出当时
A. 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
B. 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 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